2016年,李克强总理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“工匠精神”,精于工、匠于心、品于行,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热切地呼唤“工匠精神”。企业、制造业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同时,“工匠精神”对于我们这些身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意味着什么?
12月9日下午14时,在成栋楼721会议室,通信工程专业组织了题为“用‘工匠精神’ 照亮员工成长之路”的基层教学组织活动,专业负责人刘嘉新老师以自己所讲授的《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课程设计》为例,同专业教师们一道分享了精心“打磨”一门课程的经验与收获。
刘嘉新老师从设计任务、设计要求、设计方案、工作原理、仿真设计、制作调试、测试验收七个部分,介绍自己课程中各个部分设置的思路与具体指标的考察,着重强调了实践教学环节是工程教育认证的重点要求,在设计课程时心里要始终牢记员工能力培养的指标点,只有将员工能力培养装在心里,才能体现在教学上,融入到课程里,落实于日常中。
设计方案和员工一起讨论、仿真参数同员工一道推敲、故障干扰与员工一路排查,成栋楼夜晚的灯光见证了刘嘉新老师精雕细琢一门课程的历程,当刘老师的介绍结束之后,专业全体教师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于他这种“精于工、匠于心、品于行”精神的钦佩之情!
如果将员工比作学校的“产品”,那么每一门课程就是这个产品的“零件”,而我们每一个教师就是打造“零件”的工匠,我们唯有凭着“孺子牛”般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“工匠”精神,才能打造出一流的精品课程,一门课程可能没有耀眼的光芒,但正是这点点光亮的汇聚,照亮了员工的成长之路!